佛陀的言教:巴利圣典选集

In the Buddha's Words: An Anthology of Discourses from the Pali Canon

Index

保存在巴利语藏经中的佛陀开示被称为经 (suttas),这是梵语 sūtras 的巴利语对应词。虽然巴利语藏经属于一个特定的佛教宗派——上座部 (Theravāda),或称长老部——但这些经文绝非仅仅是上座部佛教的文本。它们源于佛教文献史的最早期,即佛陀逝世后大约一百年的一段时期,当时原始的佛教僧团尚未分裂成不同的宗派。巴利语的诸经与其他现已消失的早期佛教宗派的文本有对应版本,这些文本有时与巴利语版本惊人地相似,主要在背景和编排上有所不同,但在教义要点上并无差异。因此,诸经及其对应版本构成了我们所能获得的最古老的佛陀教法记录;它们是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最接近历史上的佛陀乔达摩 (Gotama) 本人实际教导的内容。其中的教法,数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一切演变中的佛教教义与修行之源泉、之根本。因此,它们构成了整个佛教传统的共同遗产,所有希望理解佛教根源的各宗派佛教徒都应将仔细研读它们作为首要任务。

在巴利语藏经中,佛陀的开示被保存在称为尼柯耶 (Nikāyas) 的合集中。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四大尼柯耶的新译本相继问世,以精美且价格适中的版本发行。智慧出版社 (Wisdom Publications) 在1987年开创了这一先河,出版了莫里斯·沃尔什 (Maurice Walshe) 的《长部》译本,《佛陀的长篇开示》。智慧出版社沿此先例,于1995年推出了由我修订和编辑的,由比丘智髻 (Bhikkhu Ñāṇamoli) 手稿翻译的《中部》,《佛陀的中篇开示》,随后在2000年又推出了我对整部《相应部》的新译本,《佛陀的相应开示》。1999年,在神圣文献信托系列 (The Sacred Literature Trust Series) 的名下,阿尔塔米拉出版社 (AltaMira Press) 出版了一部《增支部》的经文选集,由已故的向智长老 (Nyanaponika Thera) 和我本人翻译,题为《佛陀的数字开示》。我目前正在进行整部《增支部》的新翻译工作,计划收录于智慧出版社的《佛陀的教导》系列。

许多读过这些大部头著作的人都告诉我,令我欣慰的是,这些译本让他们觉得经文活了起来。然而,另一些真诚地想进入尼柯耶深海的人却告诉我另一番话。他们说,虽然译文的语言使它们比早期的译本更容易理解,但他们仍然在努力寻找一个立足点来审视诸经的整体结构,一个能将它们全部融入其中的框架。尼柯耶本身在这方面提供的帮助不多,因为它们的编排——除了具有主题结构的《相应部》这一显著例外——几乎显得杂乱无章。

2003年1月,我在新泽西菩提寺开始了一系列持续的讲座,我设计了自己的一个方案来组织《中部》的内容。这个方案循序渐进地展开佛陀的教法,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经过反思,我发现这个方案不仅可以应用于《中部》,也可以应用于整个四部尼柯耶。本书在这个主题性和渐进性的框架内,组织了从四部尼柯耶中选出的诸经。

本书的目标读者有两类。第一类是那些尚未熟悉佛陀经教,但觉得需要一个系统性介绍的读者。对这类读者而言,任何一部尼柯耶都可能显得晦涩难懂。若同时看待四部尼柯耶,它们可能像一片丛林——纠缠不清,令人困惑,充满了未知的野兽;或者像一片大海——广阔、汹涌、令人望而生畏。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一张地图,帮助他们在诸经的丛林中找到出路,或者成为一艘坚固的船,载他们渡过法海。

本书的第二类目标读者是那些已经熟悉诸经,但仍看不出它们如何组合成一个可理解的整体的人。对这类读者而言,单部经文本身或许可以理解,但从整体上看,这些经文就像散落在桌面上的拼图碎片。一旦理解了本书的方案,读者应该能对教法的架构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然后,稍加思索,无论某部经是否被收录在这本选集中,读者都应该能够确定它在佛法大厦中所处的位置。

这本选集,或任何其他经文选集,都不能替代尼柯耶本身。我的希望有两方面,对应本书所针对的两类读者:(1) 早期佛教文献的新读者能发现这本书激起了他们更大的兴趣,并鼓励他们投入到完整的尼柯耶中去;(2) 有经验的尼柯耶读者在读完本书后,能对自己已经熟悉的材料有更好的理解。

如果这本选集还想表达其他观点,那就是传达佛陀智慧的广度与深度。尽管早期佛教有时被描绘成一种主要为苦行者和禅修者而设的出世修行,但巴利语经藏的古老经文清楚地向我们展示了佛陀的智慧与慈悲如何深入世俗生活的底层,为普通人提供正确行为与正见的指导。早期佛教远非僧侣精英的信条,它涉及居士与出家人在维护佛陀教法和在走向灭苦之道上互相协助这两项任务上的密切合作。为了有意义地完成这些任务,佛法必须为他们提供深刻而无穷的指引、启发、喜悦和慰藉。如果佛法没有直接回应他们将社会和家庭责任与实现最高理想的渴望相结合的真诚努力,它就永远无法做到这一点。

本书收录的几乎所有段落都选自上述四部尼柯耶的出版物。几乎所有段落都经过了修订,通常是微小的,但有时是重大的,以符合我自己对经文和巴利语不断发展的理解。我新翻译了《增支部》中一些未被上述选集收录的经。我还收录了少量来自《自说经》和《如是语经》的经文,这两部小经属于第五部尼柯耶,即《小部》,或称“小集”或“杂集”。我以约翰·D·爱尔兰 (John D. Ireland) 的译本为基础,该译本由斯里兰卡的佛教出版社出版,但我同样自由地修改了它们,以适应我自己偏好的措辞和术语。我优先选择了散文体的经文,而非偈颂体,因为它们更直接、更明确。当一部经以偈颂结尾时,如果这些偈颂只是重述前面的散文,为了节省篇幅,我便将其省略。

每一章都以一篇导言开始,在其中我解释了与该章主题相关的突出概念,并试图说明我所选择的经文如何例证该主题。为了澄清导言和经文中出现的要点,我加入了尾注。这些尾注常引用尼柯耶的古典义注,这些义注被认为是伟大的南印度注释家觉音尊者 (Ācariya Buddhaghosa) 所作,他于公元五世纪在斯里兰卡工作。为求简洁,我在这本书中没有像在我其他尼柯耶译本中那样包含那么多的注释。这些注释也不像完整译本中的注释那样技术性。

每个选段后面都附有出处参考。引用自《长部》和《中部》的经文会注明经号和经名(巴利语);这两部经典的段落保留了《佛陀的长部经》和《佛陀的中部经》中使用的段落编号,以便希望在完整译本中找到这些段落的读者可以轻松做到。引用自《相应部》的经文会注明相应和经号;《增支部》的经文会注明集和经号(一集和二集还会注明集内的篇章,后接经号)。引用自《自说经》的经文会注明品和经号;《如是语经》的经文则只注明经号。所有引用后面都附有巴利圣典协会(Pali Text Society)标准版这些著作的册号和页码。

我感谢智慧出版社(Wisdom Publications)的蒂莫西·麦克尼尔 (Timothy McNeill) 和大卫·基特尔斯特罗姆 (David Kittelstrom),在我长期健康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他们敦促我坚持这个项目。阿那罗尤沙弥 (Sāmaṇera Anālayo) 和智美比丘 (Bhikkhu Nyanasobhano) 阅读了我的导言并提出了评论,约翰·凯利 (John Kelly) 校对了全书。他们三位都提出了有益的建议,我对此表示感谢。约翰·凯利还准备了书末的出处表。最后,我感谢我在菩提寺的巴利语和佛法研究的学生们,他们对尼柯耶教法的热忱兴趣激励我编纂这本选集。我特别感谢该寺非凡的创始人仁俊法师 (Ven. Master Jen-Chun),他欢迎一位来自另一佛教传统的比丘来到他的寺院,并对连接早期佛教教法的南北传传承感兴趣。

菩提比丘 (Bhikkhu Bodhi)

中文版翻译

本书简体中文版由智宁居士翻译并免费流传。你目前所看到的版本已经经历了数千次修订与校对,然而佛法翻译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工作,当前的翻译中仍然包含了错误、疏漏或曲解。请读者辩证地阅读,如遇疑问请与巴利语经文及英文原著相互对照,以最大化的吸取书中的养分,避免谬误。欲访问本书最新的翻译版本,可访问https://true-dhamma.com/go.html?id=buddhawords。如觉得本书有用,请布施给你认为需要的人。愿正法长久驻世,愿众生离苦得乐!

智宁居士 ([email protected])

缩写列表

AN

《增支部》 (Aṅguttara Nikāya)

Be

缅甸版 Chaṭṭha Saṅgāyana 版本

Ce

僧伽罗文字版

DN

《长部》 (Dīgha Nikāya)

Ee

罗马文字版 (PTS)

It

《如是语》 (Itivuttaka)

MN

《中部》 (Majjhima Nikāya)

Mp

《满足希求》 (Manorathapūraṇī) (《增支部》义注)

Ppn

《清净道论》 (Visuddhimagga 英译本)

Ps

《破斥犹豫》 (Papañcasūdanī) (《中部》义注)

Ps-pṭ

《破斥犹豫》古复注 (Papañcasūdanī-purāṇa-ṭīkā) (《中部》复注)

Skt

梵语

SN

《相应部》 (Saṃyutta Nikāya)

Spk

《显扬心义》 (Sāratthappakāsinī) (《相应部》义注)

Spk-pṭ

《显扬心义》古复注 (Sāratthappakāsinī-purāṇa-ṭīkā) (《相应部》复注)

Sv

《善吉祥光》 (Sumaṅgalavilāsinī) (《长部》义注)

Ud

《自说》 (Udāna)

Vibh

《分别论》 (Vibhaṅga)

Vin

《律藏》 (Vinaya)

Vism

《清净道论》 (Visuddhimagga)

所有巴利语文本的页码参照巴利圣典协会版本的页码。

巴利语发音指南

巴利语字母表

元音:a, ā, i, ī, u, ū, e, o

辅音:

喉音

k, kh, g, gh, ṅ

腭音

c, ch, j, jh, ñ

顶音

ṭ, ṭh, ḍ, ḍh, ṇ

齿音

t, th, d, dh, n

唇音

p, ph, b, bh, m

其他

y, r, ḷ, l, v, s, h, ṃ

发音

a 如 “cut” 中的 “u”

u 如 “put” 中的 “u”

ā 如 “father” 中的 “a”

ū 如 “rule” 中的 “u”

i 如 “king” 中的 “i”

e 如 “way” 中的 “ay”

ī 如 “keen” 中的 “ee”

o 如 “home” 中的 “o”

在元音中,e 和 o 在单个辅音前为长音,在双辅音前为短音。在辅音中,g 的发音总是如 “good” 中的 “g”,c 如 “church” 中的 “ch”,ñ 如 “onion” 中的 “ni”。顶音(或卷舌音)发音时舌头抵住上颚;齿音发音时舌头抵住上牙。送气音——kh, gh, ch, jh, ṭh, ḍh, th, dh, ph, bh——是单个辅音,发音时比不送气音略带力度,例如,th 如 “Thomas” 中的 “th”(而非 “thin” 中的 “th”);ph 如 “putter” 中的 “ph”(而非 “phone” 中的 “ph”)。双辅音总是分开发音,例如,dd 如 “mad dog”,gg 如 “big gun”。纯鼻音(niggahīta)ṃ 的发音如 “song” 中的 “ng”。o 和 e 总是带重音;否则重音落在长元音——ā, ī, ̄ū——或双辅音,或 ṃ 上。

001

已调伏者,于调伏者中为最上;
已寂静者,于寂静者中为牟尼;
已解脱者,于解脱者中为第一;
已度脱者,于度脱者中为最胜。

——《增支部》4:23